导弹攻击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目标的捕获与识别
使用各种传感器(如雷达、红外探测器等)来感知和识别目标。
通过敌我识别器自动识别目标,并由雷达控制台传送给中央指挥台。
信息的分析与判断
中央指挥台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目标的性质、位置和威胁程度。
舰长根据计算机的数据和副舰长、情电长的协同作出判断,并制定攻击决策。
攻击密位的计算与装订
根据目标信息,计算攻击密位,并将数据装订到导弹的计算机中。
对海导弹通常使用361导弹攻击雷达进行引导,而对空导弹则通过制导雷达进行精确定位。
导弹的发射与跟踪
舰长下达攻击命令后,操作手启动导弹发射程序。
导弹发射后,使用相应的雷达(如360雷达或导弹制导雷达)进行跟踪和照射,确保导弹能够准确击中目标。
设计效果评估
导弹击中目标后,雷达反馈回数据供舰长参考,进行效果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可能需要进行后续的战术调整和再攻击。
自动编程与自主攻击 (针对现代导弹系统):
导弹在飞行过程中通过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和算法,实现自主识别、定位和攻击目标的能力。
自动编程包括目标识别与跟踪、导航与制导、引爆与决策、反对抗能力等。
作战预案制定与执行
制定详细的导弹攻击预案,包括作战任务分配、雷达使用、航海计划等。
组织战前训练,确保所有人员熟悉作战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执行预案。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导弹攻击的完整程序,从目标捕获到最终的效果评估,确保导弹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攻击任务。现代导弹系统还通过自动编程技术,提高了导弹的自主性和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