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院立案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起诉材料
原告需要准备诉状和相关的证据材料,并按照被告人数递交证据材料,同时填写诉状清单一式二份,一份交法院,一份原告留存。
现场立案
选择确定管辖法院,确认法院立案庭地址,准备起诉材料,选择法院工作时间,携带身份证原件(过法院安检用)和立案材料(包括原告的身份证复印件、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到现场办理立案。
网上立案
通过微信小程序或法院网站进行身份验证和人脸识别,选择我要立案,填写立案申请信息,上传材料,确认无误后提交。
邮寄立案
将起诉材料通过邮政快递方式送达法院。
法院审查
法院收到诉状后,会在规定时间内决定是否受理立案。符合立案条件的,法院会立即立案,并向原告送达立案通知书、法律文书送达地确认书、诉讼费用通知书等材料。
缴纳诉讼费用
立案后,原告需要按照法院的通知缴纳案件的诉讼费用。缴费后,法院会向原告出具缴费回单,并办理立案手续,领取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传票等材料。
排期开庭
立案后,法院会确定开庭日期、时间、法庭和案件承办法官,并及时通知当事人。
送达
当场立案的案件由立案法官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审判管理系统,并通过邮政快递方式送达相关文书。不是当场立案的,可以通过邮寄等方式送达。
等待开庭
原告等待法院安排的开庭日期,期间需保持通讯畅通,以便接收法院的开庭通知和其他相关法律文书。
建议:
选择合适的立案方式,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准备好所有必要的材料,并按照法院的要求进行提交。
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与法院的沟通,及时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