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购置的程序可以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型、购置目的以及企业规模等因素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通用的资产购置程序:
需求评估与预算规划
各部门提交资产需求申请,说明购置资产的名称、规格、用途、预计使用频率及其对业务的影响等信息。
资产管理会计收集并汇总需求申请,结合公司财务状况、现有资产配置情况以及业务发展战略,评估需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资产购置预算草案,明确预算金额、资金来源以及预算分配到各部门或项目的明细。预算草案经财务部门审核、管理层审批后形成正式的资产购置预算。
采购与合同管理
协助采购部门进行供应商选择和价格谈判。
审核采购合同中的财务条款,包括资产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时间、质量保证条款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确保合同条款符合公司利益和财务规范。
合同签订后,将合同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建立资产采购合同台账,跟踪合同执行情况,及时更新合同状态,如已付款金额、交货进度等信息。
验收与入账
资产到货后,参与验收工作,核对资产的实际规格、型号、数量、质量等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
收集资产的相关技术资料、保修卡、合格证等文件。
根据验收结果和合同、发票等资料,在财务系统中进行资产入账操作。
固定资产购置
必须是年度购置预算批准后的采购项目。
无论是进口还是从本地购买,到货后需办理验收手续,由验收人和使用部门经办人签字,资产核算员根据收货记录及固定资产价值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并据此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按月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处理
由使用部门填写固定资产报损单,转交工程部做技术鉴定。
经实地检验认可,属于既不能修理又不能再使用的,提出报损意见,送报财务部。
资产核算员填写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净值,将报损单送交财务经理、总经理批准。
-整套手续完成后,方可进行账务处理。报损单作为固定资产提前报损的凭证,并编制记账凭证输入财务电脑系统。
风险管理
设立风险阈值,确保在购买过程中不会因市场波动而遭受过大损失。
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机制,持续跟踪所购买资产的表现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合规性审核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须经交易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根据审核进程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这些程序确保了资产购置的合法性、经济性和效率性,同时也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