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学习是一种将课堂上集体的视听学习情境转化为个人学习情境,使用程序教材的学习方法。它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S.L.普雷西设计的第一台自动化教学机器。程序学习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没有特殊的要求,任何国家的任何课本都可以进行程序学习。程序学习的过程通常包括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小的项目(问题),学生需要按顺序完成每个问题,直到达到学习目标。程序学习的理论依据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即通过强化正确的反应和消退错误的反应来提高学习效果。
程序学习的材料可以是程序教科书、程序纸带或计算机程序软件。学生需要从头开始,对每个问题进行思考、阅读相关材料、进行回答,如果回答错误,则需要重新思考或查阅材料,直到答对为止。这个过程按顺序进行,直到完成一个学习目标。程序学习的功能是肯定的,它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与程序学习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编程学习,它指的是通过学习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掌握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技能。编程学习涉及到软件开发、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网络编程、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编程学习不仅包括学习编程语言的语法和特性,还包括了解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掌握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方法。
总结来说,程序学习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将集体视听学习转化为个人学习的方法,强调按顺序完成一系列小问题以达到学习目标。而编程学习则是通过学习编程语言和相关技术,掌握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能力,涉及到更广泛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