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内审审计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审计立项与授权
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
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主管领导批准与授权。
审计准备
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研究背景资料,包括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如果以前年度实施过内部审计,则应调阅以前的审计文件,关注以前的审计发现及审计对象对审计建议的态度。
成立审计小组和确定审计时间。
准备初步审计方案,说明审计目标、范围和具体进行的程序。
计划审计报告的提交方式、时间和对象。
发出审计通知书,可附调阅资料清单。
现场审计调查
了解内部控制体系,评估其有效性,包括审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文档,并使用实地观察、交流和测试来验证这些程序的有效性。
测试操作程序,查看业务操作程序文档,了解银行的操作流程,并根据审计计划测试操作流程,验证流程的有效性。
记录测试结果,对发现的任何问题跟踪和报告,记录应包括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建议的解决方案。
报告阶段
编写审计报告,记录在实施阶段找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并且任何会影响银行的安全性、财务状况或声誉的问题都应该得到优先考虑。
后续审计
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和监控,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汇总审计结果,向管理层报告。
审计档案
整理审计过程中收集的所有文件和记录,包括审计计划、测试结果、审计报告等。
存档审计档案,以便未来参考和审计跟踪。
这些程序共同构成了银行内部审计的完整流程,旨在确保银行的业务运营合规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