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的法律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申请拆迁
拆迁人需持有国家批文和拆迁方案,向当地拆迁主管部门提出正式申请,审批通过后领取拆迁许可证。
发布拆迁公告
拆迁许可证发放后,主管部门应通过公告或其他有效方式,公开拆迁人信息、拆迁范围、期限等关键信息。
协商补偿
公告发布后,拆迁人与被拆迁人需在法律规定的补偿安置框架内,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协议签订后,可选择送交拆迁主管机关备案或进行公证,增强其法律效力。
暂停公示入户
在拆迁范围内,暂时停止户口迁移、房屋改造等相关公示,公示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调查评估
拆迁人进行入户调查,包括人口、户口调查以及现场勘查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制定拆迁实施方案
拆迁人根据评估机构的初步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编制拆迁投资预算方案和拆迁补偿方案,明确补偿方式、资金筹措等。
签订协议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补偿金额、安置方式等。
实施拆迁
被拆迁人完成搬迁后,拆迁人按既定计划和协议内容,及时、有序地实施拆迁作业,同时做好现场管理和善后处理。
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如果被拆迁人与拆迁方未能就安置补偿协议达成一致,被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补偿款发放与房屋拆除
协议签订后,拆迁人发放补偿款,被拆迁人领取补偿款并进行房屋拆除。
以上步骤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拆迁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建议被拆迁人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关注,及时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