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分级程序根据不同国家和标准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牛肉分级程序:
美国牛肉分级
肉体沉淀:牛肉在屠宰后是否经过肉体沉淀的程序。
饲育方式:牛肉的饲育方式。
饲料:牛只喂食的饲料类型。
等级划分:
极品级(Prime):最高等级,多数销往高级餐厅。
可选级(Choice):一般超市常见,多切成牛排。
上选级(Select):以牛肉片、丝或带骨牛肉形式贩卖。
标准级(Standard):牛后腿部位的肉,常以牛肋条或牛片形式贩卖。
商用级(Commercial)。
综合级(Utility)。
切割级(Cutter):不成形的牛肉碎屑。
制罐级(Canner):只能用来制作罐头。
日本牛肉分级
品种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
肉质等级:分为1~5,其中A5级为最佳。
澳大利亚牛肉分级
九级划分(M1 - M9):从M1到M9,M9为最高等级。
评级标准:
大理石纹脂肪度。
肉色。
脂肪色。
背膘(皮下脂肪厚度)。
酮体生理成熟度。
油花(Marbling)等级:通过AUS - MEAT和MSA两项数值指标判定。
中国牛肉分级
国家标准《GB/T 17236-2008》:
特等:优质肥美,色泽鲜红,组织结构细腻紧密,脂肪油润,肌肉中富含蛋白质和营养成分。
一级:品质较好,略低于特等,但仍然属于高品质的牛肉。
这些分级程序综合考虑了牛肉的肉质、脂肪分布、饲育方式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消费者能够选购到符合需求的牛肉产品。在购买牛肉时,了解这些分级标准有助于消费者选择最适合自己口味的牛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