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是 清代著名小说家,出生于安徽全椒一个“科第仕宦多显者”的官僚家庭。他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并自三十六岁后绝意于科举,拒绝朝廷的征辟,隐居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的写作之中。
吴敬梓的代表作《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大约成书于1750年前后,全书五十六回,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小说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