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是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三代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位出类拔萃的读书人,到成为晋商界的领军人物,再到修建著名的乔家大院,乔致庸的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乔致庸出身于一个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育长大。他原本志在读书,考中了秀才,并有着走入仕途的打算。然而,命运弄人,兄长乔致广因病去世,家族生意陷入困境,乔致庸不得不放弃仕途,接手家族生意。
在乔致庸的执掌下,乔氏家族事业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他旗下的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此外,他还创办了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和码头。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拥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
乔致庸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他注重诚信为本、以德经商,对待下属宽厚、豁达大度,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乔致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商业成就,乔致庸还以善行著称。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他开粮仓赈济灾民,受到清廷的嘉奖。他还广行善举,资助教育事业,如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等,均以重金襄助。
19世纪末,由于连年战乱,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大量白银外流。晚年的乔致庸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传统,于同治初年(1862年)开始在家院附近购置地皮,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宅院,即著名的“乔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是山西民居的代表建筑。
乔致庸一生做出诸多善行,享年89岁,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位出类拔萃的读书人,到成为晋商界的领军人物,再到修建著名的乔家大院,乔致庸的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