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位于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它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岳阳楼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的建筑特色以主楼为中心,四周分布着楼阁、亭台、碑廊、牌楼、小池、城墙等,构成了一片中国古典式园林。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主楼坐东朝西,构造端庄,共有3层,通高19.72米,楼阔深各三间带周围廊,进深14.56米,宽17.24米,占地面积251平方米。它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式纯木结构,属攒尖建筑木构架。其木构架以榫卯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一定限度内可减少地震危害。屋顶的盔顶中直线和曲线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
众多文人墨客如唐朝的张九龄、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都曾登临岳阳楼,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北宋时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使岳阳楼成为了勤政爱民、心忧天下的政治象征,具有深远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岳阳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象征。景区总面积670亩,其中核心保护区210亩,免费休闲开放区460亩(由汴河商业街和市民休闲区组成)。2006年岳阳楼新景区扩建,投资2.3亿元,现有“五朝楼观”微缩铜楼群等40余处景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