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解决条款是合同中用于规定在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时应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的条款。以下是争议解决条款中常见的几种形式及其内容要点:
协商解决
双方应首先尝试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可规定一个协商期限,例如在争议发生后的30天内进行协商。
仲裁
选择仲裁机构:明确具体的仲裁机构名称,如北京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
仲裁规则:约定适用的仲裁规则,一般由选定的仲裁机构决定,但也可以在条款中进一步明确。
仲裁地点:确定仲裁进行的地点,这对当事人的便利性等因素可能会产生影响。
诉讼
选择管辖法院:可以约定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适用
适用法律:选择哪一个国家的法律来管辖合同和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选择适用法律时需要考虑合同方所在国家、合同履行地、法律体系、损害赔偿和补救方案等因素。
其他附加条款
友好协商期:在将纠纷提交争议解决机构前设置一个友好协商期,如90天,如果在协商期内未能解决争议,则提交仲裁或诉讼。
调解:选择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进行调解,并规定调解协议应履行的内容。
在约定争议解决条款时,应注意语言明确、具体,避免产生歧义,以确保在争议发生时能够有效执行。同时,考虑到可能涉及跨境争议,应特别注意法律适用和管辖法院的选择,以符合相关法律和仲裁规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