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并自2008年7月30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该标准旨在根据建筑物受到地震力作用的程度和结构耐震能力的等级,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以指导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抗震工程设计和实施。
标准修订
2024年,该标准经历了局部修订,送审稿在审查会上获得通过。审查会由多位专家和学者组成,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吕西林、曾滨等。
分类原则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原则包括:
建筑物类别划分
独立建筑根据结构形式、结构高度和使用功能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
平房也按照类似的方式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
楼房的抗震设防分类与独立建筑和平房相似。
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分别对应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
抗震设防标准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其他信息
发布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标准编号:GB50223-2008。
实施日期:2008年7月30日。
该标准的修订和局部修订旨在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同时合理配置建筑物抗震资金,降低经济成本,并保证工程的可实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