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工具,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通过编制、审批、执行、监控和评估财务预算来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以下是一个基本的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框架:
预算的目的
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确保决策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执行。
协调和平衡公司及其子(分)公司的经营活动与财务预算。
监督和控制公司及其子(分)公司在经济运行和资金运行中的问题。
分析和考核公司及其子(分)公司及各部门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
预算的期间
预算年度通常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年度预算需要按季或按月分解,以便逐月跟踪分析。
预算的对象
包括公司本部预算和各子(分)公司预算。
子(分)公司预算可能包括其本部和所属三级预算单位预算。
预算编制原则
一致性原则:各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要与公司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分级预算原则:各级预算单位分别编制本级预算,并由上级预算单位审核确定。
全面预算原则:预算应全面反映公司的所有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
预算编制与审批
公司采用自上而下的零基预算模式,由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同意后下达执行。
各职能部门根据公司下达的年度工作计划大纲编制本部门下年度财务预算。
预算执行与监控
各部门为预算执行机构,负责编制年度预算,执行和控制财务预算委员会下达的预算。
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汇总和分析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编制预算执行分析报告。
预算调整与追加
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调整或追加预算,应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预算调整、追加申请。
预算考核
预算执行情况将作为公司绩效考核的核心依据之一。
组织结构与职责
设立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任组长,负责审议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和重大预算事项。
预算管理部负责制定预算的编制方针、程序,指导子分公司、部门预算的编制,并汇总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报告与监督
企业应定期向国资委报送年度财务预算报告,接受国资委的监督管理。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的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可能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所不同。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战略目标、市场环境、内部管理等因素,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预算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