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名制管理的原则
实名制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
实名制管理的对象
实名制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与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
管理职责
用人单位:负责收集、审核、登记农民工身份信息,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的政策制定、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等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建筑行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障。
交通运输、水利、铁路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
农民工:应当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完整的身份信息,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名制管理内容
身份信息登记:施工单位应对农民工进行身份信息登记,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籍贯、联系方式等,并实时更新。
劳动合同管理:施工单位应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工资、工时、劳动条件等内容,并备案。
工资支付管理:施工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实行工资月结月清制度,并通过银行转账或者现金支付给农民工本人。
劳动权益保障:施工单位应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保障农民工依法参加工会、表达诉求等合法权益。
实名制管理流程
由用人单位负责对农民工的身份信息进行采集、审核和登记。
用人单位根据农民工的实际务工情况,及时更新务工信息。
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备案。
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并通过银行代发。
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进行监督检查。
责任与问责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进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的,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责令支付;逾期不支付的,依法加倍支付。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农民工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