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点:
防汛定义
防汛是指为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汛的含义是指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
降雨特性
降雨可按空气上升的原因,分为峰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和台风雨四类。24小时降雨强度与等级(单位:毫米):小雨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大于250。
洪水防备与自救
根据电视、广播等提供的洪水信息和自己所处的位置房舍结构条件,冷静选择撤离位置,避免“人未走,水先到”。
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结构牢固的楼房上层、高地等地转移。
泥坯房里人员在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要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不宜游泳、爬到屋顶。
洪水来临前,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
如果被洪水包围时,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或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千万不能游泳逃生,不能攀爬带电的电杆、铁塔,远离倾斜电杆和电线断头。
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山洪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山洪具有突发性和冲击力强的特点,危害较大。
防雷常识
室内避雷:
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碰上雷雨天气,在室内远离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电话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
不要在凉亭、草棚避雨久留,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
室外避雷:
外出如遇雷雨,可以蹲下,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
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
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塘、渠、水库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山体下的路上要注意观察,预防泥石流。
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如伞、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等)在雷雨中停留,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停后再拾回。
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
雷雨、暴雨天气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波也会引雷。
其他防汛常识
汛期是指由于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等因素引起的江河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汛期的起止时间因地区气候和降水情况而异,南方较早,北方较晚。汛期是降水量最大的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防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防汛工作包括汛前对水利工程和防汛设施的检查、养护、维修,以及汛期中采取的加固堤防、巡回监视、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等措施。防洪则是防汛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包括修建水工建筑物、拦蓄洪水、控制洪水下泄等。
防汛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而防汛抢险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全力抢险,抢早抢小”。
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云、降水等,这些要素对于防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