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规律如下:
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等 :主族元素中,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的周期数。例如,氧元素(O)位于第二周期,因此它有两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主族序数。例如,氧元素是第6主族,因此它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
电子层容纳电子数的规律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从第三层开始,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²,其中n为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核与电子的电性
原子核带正电,电荷量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的电荷量为1.6 × 10^-19 C。
整个原子通常呈电中性,即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作用:
原子核具有束缚电子的作用,使得电子不会远离原子核。
核外电子排布的优先级
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即一个电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遵循洪特规则,即在同一层中,电子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并且尽量保持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同。
离子的结构
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后,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后,也形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通过以上规律,可以绘制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理解其各部分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