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主要遵循系统命名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俗名或习惯命名法。以下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详细规则:
系统命名法
确定母体:选择分子中主要的官能团作为母体。
选主链:选择含主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按其碳原子数称为“某烷”。
编号:从靠近主官能团的一端开始编号,使取代基的位次最小。
确定取代基:列出所有取代基及其位置和数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写出全名:将取代基的名称、数目、位次及官能团的位次依次写在母体名称前,最后是母体名称。
习惯命名法
对于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常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以内的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
异构体可以用“正”、“异”、“新”等词区分。
官能团优先次序
优先次序为:羧基、磺酸、酯、酰卤、酰胺、腈、醛基、酮基、醇羟基、酚、巯、氨基、氢、烷氧基、烷基、卤素、硝基。
优先级高的官能团作为主官能团,优先级低的作为取代基。
特殊结构命名
桥环化合物:先找桥头碳,从桥头碳开始编号,沿大环编到另一个桥头碳。
螺环化合物:先找螺原子,编号从与螺原子相连的碳开始,沿小环编到大环。
中文命名规则
遵循中国化学会发布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确保命名唯一、简洁、明了。
取代基按照英文首字母先后顺序排列,不再按照次序规则排列。
示例
甲烷:俗名坑气、沼气,系统命名法为甲烷。
乙醇:俗名酒精,系统命名法为乙醇。
正己烷:系统命名法为己烷。
异戊烷:系统命名法为2-甲基戊烷。
4-甲基戊酸:系统命名法为4-甲基戊酸。
通过以上规则,可以系统地命名各种有机化合物,确保命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