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的程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阶段:
申请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及聘请的律师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办案机关填写《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县市级公安机关批准。
提出保证人或提交保证金,经办案机关审查。
取保候审决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在收到取保候审的申请后,会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三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
如果决定同意取保候审,会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
取保候审执行
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令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被取保候审人需要随传随到,二次无故不到的,属于情节严重,依法可以取消取保候审。
侦查阶段
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后,将涉及案子的相关资料和证据移送到检察机关。
检察机关对案子的证据进行审查核实,如果案子的核实通过,检察机关会对案子涉及的被告进行起诉。
审查起诉阶段
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起诉意见书以及卷宗材料后,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就有关案情进行讯问。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后,如果认为虽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不需要刑罚处罚,也可以决定不移送法院。
审判阶段
审查机关审查完毕后,会把案子移送法院审判。
法院在进行审判执行。
解除取保候审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建议
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应密切关注案件进展,确保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相关规定,以免被取消取保候审。
建议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