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的先后程序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和习惯有所调整,但大致上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整理素材
将各个轨道进行标记整合,把所有同类型的轨道分门别类标颜色做文件夹。
对轨工作,把各个轨道进行剪切对齐,确保每条音轨都在它应该在的位置。
音频降噪与修复
修复存在录音问题的素材,例如背景噪声太大就需要做降噪,混响太大就要做适当的高切和de-reverb。
对轨道中的人声做细致的处理,包括音高和节奏的修正、去齿音、去喷麦声等。
音量平衡
由于数字音频存在容量溢出的现象,前期音频平衡没做好的话会导致最终输出爆音削波。可以在每个轨道先用推子衰减8个db左右,最终的输出一般来说就不会爆。
压缩与均衡
对音频的动态和均衡进行塑形。这两步的前后顺序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例如,如果使用的压缩器有相当明显的低频音染,但音频本身低频有些混浊,可以先考虑通过均衡器(EQ)来衰减低频部分混浊的频率。如果希望用压缩器做出更大力度的效果,可以先挂压缩。
塑造空间感
空间感可以通过混响和延迟塑造。这两种效果器通常使用发送式效果器。
从人声音轨开始混起
歌曲要表达的重点是词和曲,而不是编曲,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主唱。在混音的一开始,要尽量把主唱调到特别出色,调整到这个人声最理想的状态。
从音乐丰富的段落混起
从音乐中较为丰富的段落开始混起,确保主输出不会过载。
从节奏乐器混向旋律乐器
先处理节奏乐器,再处理旋律乐器,以保证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能够协调统一。
从频率低的乐器混向频率高的乐器
先处理频率低的乐器,再处理频率高的乐器,以便更好地控制频谱平衡。
优化音源
确保每条轨道上音源的质量,音源不能有明显的噪音、杂音。如果是乐器弹奏,弹奏的曲子不能出错;如果有人声轨道,唱歌的音准要好。
调整均衡器
均衡器可以突出乐器或人声,根据歌曲的不同部分进行调整,例如在前奏部分突出乐器声,在结尾部分逐渐削弱声音,在高潮部分突出音乐的主体部分。
压缩
通过压缩器让音量维持一定的比例,使输出的音量更加平稳。
混响
使用混响器让声音具有空间效果,使单声道的音源有立体声效果,从而使得声音更加自然。
母带处理
母带处理是混音的最后一个步骤,对单轨音频进行均衡处理、音量提升或添加其他音乐效果。
这些步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最终混音作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