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程序讨薪的步骤如下:
起诉前的准备
收集证据:包括讨薪总金额、计算依据(如上工记录、聊天记录、照片等)、劳务合同、催要记录、转账记录等。
确定法院和被告:根据“原告就被告”原则,在被告经常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基层法院提起诉讼。工程类案件可在工程所在地法院管辖。列出尽可能多的被告,以便明确责任。
提起诉讼
提交起诉状:包括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等。
法院受理:法院在审查材料后,若符合受理条件,将立案并通知双方。
调解与审理
法院调解:法院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若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按协议支付工资。若调解不成,法院将审理并作出判决。
法院审理:法院通过审理查明欠薪事实,若认定用人单位存在欠薪行为,将判决其支付欠薪及相应利息等。
强制执行
申请强制执行:判决生效后,若用人单位未支付工资,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采取查封、扣押、拍卖等措施,强制用人单位履行支付义务。
财产保全: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可能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如冻结用人单位账户、查封其财产等,以确保工资能够支付。
其他途径
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者可先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监察大队会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
劳动仲裁:若投诉无果,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提供相应证据材料。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建议:
劳动者在讨薪过程中,应先尝试通过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和劳动仲裁解决,若仍无法解决,再通过司法程序追讨。
讨薪过程中,劳动者应保留好所有相关证据,以便在诉讼过程中使用。
若有多位劳动者对相同被告有讨薪诉求,可共同委托一位律师代为处理,以节省时间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