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刀程序的编制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设计依据和参数输入
根据设计依据(如DIN3960公法线跨测齿数等)输入已知参数,如模数(Md)、压力角、滚刀安装角、变压力角、量棒(球)直径(Dm)等。
使用CAD软件绘制三维模型
利用CAD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ProE等)绘制齿轮的三维模型,并设定相关参数,如模数、压力角、齿数等。
导入模型到CAM软件
将CAD软件中的齿轮模型导入到CAM软件(如PowerMill、Mastercam、UG等)中,进行滚刀滚齿加工路径的生成和加工参数的设定。
生成G代码
使用数控编程软件(如PowerMill、Mastercam、UG等)将CAM软件生成的滚刀滚齿程序转化为机床能够识别和执行的G代码。
优化和上传
对生成的G代码进行优化,确保加工效率和精度,然后上传到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中,进行滚刀滚齿加工的实际操作。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针对个性化、小批量的需求,可以利用成组技术原理对齿轮滚刀进行分类,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设计出车铣复合加工工艺,实现自动编程和工艺数据管理。
使用专用软件
可以利用专用的软件平台(如Quinto 5)来简化复杂的刀具程序管理,包括刀具数据库的管理和砂轮形状的自动修整。
编制工艺原则
根据零件图纸、现有机床和刀具参数确定滚齿时的滚刀转速、滚刀轴向进给速度、进刀次数及滚削循环、窜刀量的大小等,并据此编写滚齿程序。
检测与验证
加工完成后,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检测,确保加工质量。如果有精加工工序,则按留余量后尺寸进行加工。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滚刀程序的编制,确保齿轮滚齿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建议在选择编程软件和工具时,综合考虑实际需求、机床性能和加工效率,以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