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专利侵权的判断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原则:
专利有效性确认
首先,需要确认被指控侵权的专利是否有效,即专利是否在保护期内且未被宣告无效。
权利要求对比
将涉嫌侵权的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的权利要求进行详细对比。如果涉嫌侵权的产品或方法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全部技术特征,或者通过等价替换等手段实现了相同的技术效果,那么可能构成侵权。
全面覆盖原则
也称为字面原则或全部技术特征覆盖原则。如果被控侵权技术方案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和权利人所主张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完全相同,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等同原则
当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同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在表面上看不相同,但实际上实现了相同的功能、达到了相同的技术效果时,视为等同,也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禁止反悔原则
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或维持专利权有效过程中所放弃的内容,不能再纳入专利保护范围。
侵权行为的性质和范围
侵权行为的性质、范围以及主观过错也是判断侵权与否的重要因素。例如,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进口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抗辩事由
在某些情况下,侵权人可能具有抗辩事由,例如先用权抗辩。如果侵权人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可以主张先用权抗辩,不构成侵权。
其他侵权情况
除了上述情况外,软件专利侵权还可能涉及其他具体情况,如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发表或登记软件、将他人软件作为自己的软件发表或登记、在他人软件上署名或更改署名、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修改或翻译软件等。
在实际操作中,判断软件专利侵权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可能需要借助专业的法律和技术知识来进行详细分析。如果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或律师以获得更准确的判断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