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始建于西周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与扩建,总长度达21196.18千米,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多个省市自治区。长城的主要作用是限隔敌骑行动,保卫国家安全和疆土完整。
长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因地形地貌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城墙的平均高度约为7.8米,宽度约为5米左右。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跨越黄河、草原、沙漠等多种地形地貌。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横跨中国北部地区。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安宁的美好愿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见证。
长城的主要景区有山海关景区、八达岭长城、黄崖关长城等。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