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而来。秦人的祖先大费是舜之孙的后裔,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地。早期秦国只是一个诸侯国,经过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革后逐渐强大。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包括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军功授爵制),使秦国军队愈战愈勇,还出现了许多著名军事家和将领。
在秦王政(秦始皇)时期,秦国通过不断征战,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随后,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王朝。燕国、魏国、楚国、齐国等国相继被秦国所灭。例如,公元前225年,秦军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不战而降,齐亡。
秦朝的政治制度方面,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秦朝做到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10年在位)是秦朝的开国君主,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的主要成就包括统一六国、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建立皇帝制度等。
秦朝虽然拥有巨大的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五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