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背景

时间:2025-02-15 05:51:37 网络游戏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其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因力主改革而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庆历六年(1046年)贬居邓州。

创作缘由

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记。滕子京还附上了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虽未亲自去过岳阳楼,但凭借这幅图和自己的政治理想,在邓州的花洲书院中撰写了《岳阳楼记》。

历史背景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了“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最终失败。

政治环境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放河南邓州。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岳阳楼记》表达了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的情怀。

文学意义

《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记叙文,更是范仲淹文学思想的体现。他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综上所述,《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是范仲淹在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不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也体现了范仲淹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