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应对指南
1. 及时报警
拨打“110”:遇到家庭暴力时,应首选拨打“110”报警电话,因为“110”有报警记录留存,而打派出所电话不一定有记录。
记录出警信息:报警时要记录出警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便将来调取证据。
事后报警:如果当时无法报警,事后也应尽快报警。
警察处理:要求警察对事件进行处理,包括制作笔录、伤情鉴定和出具告诫书等。
2. 寻求医疗帮助
及时就诊:受伤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保留医疗本、诊断证明、医疗报告、住院病历等相关证据。
伤情照片:拍摄受伤部位的照片,包括脸部,以证明伤害与施暴行为的关联性。
3. 收集证据
保证书:要求施暴方书面道歉并签字,作为证据留存。
证人证言:寻求亲友帮助,让知情人作为证人作证。
录音录像:在可能的情况下,录制暴力发生时的音频或视频,或者利用行车记录仪和监控录像。
相关机构证明:向居(村)委会、对方用人单位、妇联、学校等机构求助,获取帮助和证明。
4. 申请法律保护
人身安全保护令: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以保障自身安全。
离婚诉讼:在离婚诉讼中,提供施暴证据,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并主张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
5. 寻求社会支持
向基层组织求助: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求助,他们可以提供劝阻、调解和临时庇护所。
妇联、居委会:向妇联、居委会等组织寻求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情感支持。
6. 避免激化矛盾
保持冷静:尽量避免与施暴者发生正面冲突,以免加剧暴力行为。
分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施暴者分居,并留取分居证据,如房屋租赁合同、水电气交费凭证等。
结语
面对家庭暴力,受害人应勇敢站出来,及时报警并寻求各种社会资源的帮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使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惩罚。记住,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受害人有权寻求法律保护和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