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指的是人们在做决策或进行判断时,会不自觉地依赖最初获得的信息或数值(即“锚”),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整。这种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常常让我们陷入决策的误区。
具体来说,锚定效应发生在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这个起始值就像锚一样,制约着后续的估计和决策。在做决策的时候,人们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即使这个信息与决策本身无关。
例如,在购物时,商家可能会通过设置一个较高的价格(如“原价500元”)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即使后来通过打折或降价提供实际优惠,消费者仍会觉得当前价格相对较低。再如,在投资领域,投资者可能会因为某个初始价格(如“锚定点”)而影响其后续的投资判断和决策。
锚定效应最早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在他们的著作《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现象。
了解锚定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投资决策,避免被商家或市场“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