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奉是《儒林外史》中一个 典型的贪官污吏形象。他生活穷困潦倒,但沉迷于科举和八股文,坚信这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在成功之后,他虽然照顾了范进等人,但性格中贪婪、蛮横、不讲理、作威作福的一面也暴露无遗。
具体情节中,汤奉为了升官发财,做事一丝不苟,但这种一丝不苟并非为了遵纪守法,而是为了更好地升官发财,鱼肉百姓。例如,他在处理偷鸡贼和回民老师父的案件中,表现出了残忍和冷酷的一面。为了自己的升迁,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的信仰和良心,将回民老师父枷死,并将受害者问成“奸发挟制官府,依律枷责”之罪,展现出他的虚伪、贪婪和不择手段。
尽管汤奉在表面上看似清廉,但实际上他利用职权进行大规模的财富积累,其行为和决策充满了贪婪和蛮横。他在任高要知县时,每年搜刮巨额财富达八千两银子。为了显示自己的清廉,他对朝廷的禁宰耕牛令执行极为严格,不问原因,将偷鸡贼脸上写字枷示,对送牛肉贿赂的回民老师父,不问缘由将其枷死,还把受害者问成“奸发挟制官府,依律枷责”之罪,引起群众极大愤慨,最终鸣锣罢市。
综上所述,汤奉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贪官污吏,他既有一定的执法意识,又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最终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