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事变概述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炸毁沈阳柳条屯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这次事件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企图以此来侵略中国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事变背景
主要人物包括张学良、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征服中国,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并在东北制造了一系列挑衅事件,如“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
事变经过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附近炸毁铁路,并布置假现场,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随后,日军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迅速占领了沈阳城,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国民政府的态度
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蒋介石曾致电张学良,要求东北军避免冲突,力避冲突,并寻求国际联盟的帮助。
事变影响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也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也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纪念日
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每年的9月18日被定为“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感言
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我们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尽管中日两国现在关系友好,但过去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这些内容可以作为九一八事变手抄报的参考,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及其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