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工程措施
山坡防护工程:通过修建梯田、设置拦水沟埂、挖掘水平沟、建设水平阶等方法,防止坡地上的水土流失。
山沟治理工程:应对沟头前进、沟床下切以及沟岸扩张等问题,措施包括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拦沙坝、防岸工程等。
山洪排导工程:构建排洪沟和导流堤,引导洪水流向指定区域,避免对重要设施造成损害。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收集并储存坡地径流或地下潜流,提供灌溉水源,提高作物产量。
坡面治理工程:消除或减缓地面坡度,截断径流流线,强化降水就地入渗与拦蓄,改善坡耕地生产条件。
生物措施
造林种草: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合理选择树种,优化林分结构。
封育保护:通过封育保护、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植被覆盖: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
农耕措施
梯田建设:在坡耕地上建成具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地块,改善坡耕地生产条件。
深耕、密植、间作套种:结合农耕技术,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
增施肥料:通过增施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型水利水土保持工程为重点,按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
生态移民:对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计划,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监测和预报
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建立全国性、多层次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监测、预报水土流失状况和生态环境情况,为国家制定治理方略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