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都是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相同点
地位 :两者都是组织生活制度,与“三会一课”制度具有同样的地位。方法:
都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开展党内政治生活。
目的:
通过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不同点
参加人员
组织生活会:
参加人员为党支部(党小组)的全体党员,包括上级领导干部和其他党员。
民主生活会:参加人员限定为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包括县以上党的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工作委员会委员、党组(党委)成员,以及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含人民团体)的党员领导干部。
召开频次
组织生活会: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1次,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
民主生活会:由原来的一年召开两次改为一年召开一次,时间一般可安排在4至8月之间。
主题确定
组织生活会:主题较为灵活,主要围绕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
民主生活会:主题较为明确,重在解决突出问题,领导干部需要在会上把群众反映、巡视反馈、组织约谈函询的问题说清楚、谈透彻,并提出整改措施。
会议内容
组织生活会:内容包括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所有党员均需参加。
民主生活会:内容包括对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等,党员领导干部需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会,过好双重组织生活。
会议程序
组织生活会:程序相对简单,主要包括学习、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环节。
民主生活会:程序较为严格,包括会前准备、征求意见、撰写发言提纲、开展谈心活动、对照检查、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会议情况等步骤。
建议
明确目的:
在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的过程中,要明确会议的目的,确保每次会议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理安排:
根据《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合理安排民主生活会的召开时间和频次,确保每次会议都能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
严格程序:
在召开民主生活会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会议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加强指导:
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工作指导,确保会议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