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等级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表面粗糙度等级划分
表面粗糙度等级通常分为14级,其对应关系如下:
Ra 0.012
Ra 0.025
Ra 0.050
Ra 0.1
Ra 0.2
Ra 0.4
Ra 0.8
Ra 1.6
Ra 3.2
Ra 6.3
Ra 12.5
Ra 25
Ra 50
Ra 100
应用领域
表面粗糙度等级的选择与应用场景密切相关,例如:
半精加工表面
不重要的零件的非配合表面,如支柱、轴、支架、外壳、衬套、盖等的端面;螺钉、螺栓各螺母的自由表面;不要求定心和配合特性的表面,如螺栓孔、螺钉通孔、铆钉孔等;飞轮、带轮、离合器、联轴节、凸轮、偏心轮的侧面
标准来源
表面粗糙度等级的标准主要来源于国际标准分类和中国标准分类,涉及金属材料试验、表面处理和镀涂等方面。
计量单位
表面粗糙度的单位通常为微米(μm),即10^-6米。
评价参数
在中国国家计量检定标准中,通常使用VDA3400、Ra、Rmax这三个参数来评价表面粗糙度,其中Ra定义为曲线平均算术偏差(平均粗糙度),Rz定义为不平度平均高度,Ry定义为最大高度。
综上所述,表面粗糙度等级标准是一个详细且规范化的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以确保零件表面的加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