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等级M级是 金融机构设定的最低等级,表明受评实体的信用能力有限,获得信用资质可能受限,同时违约概率较高。受评实体可以通过提升信用指标、信用数据等方式来提高信用等级。在金融机构的评级体系中,信用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D、C、CC、C、B、BB、BBB、A、AA和AAA,其中M级为最低等级,意味着M级信用等级最低,具备的信用能力最弱。
此外,信用等级M级也可以指 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增设了M级纳税信用级别。M级纳税信用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类企业:
1. 新设立的企业:如果一家公司成立时间不足两年,通常会被评为M级,因为税务局需要一定时间来收集企业的纳税数据,以便进行准确的信用评估。
2. 长期零申报或经营规模极小的企业:这类企业虽然成立时间较长,但由于长期没有营业收入或申报的经营规模极小,也会被评定为M级。
对于M级纳税信用,税务机关会提供相对应的鼓励措施,例如取消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并进行税收政策和管理规定的辅导。
综上所述,信用等级M级是一个较低的信用等级,适用于信用能力有限、违约概率较高的企业,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税务机关,都会对M级信用等级的企业采取相应的监管和鼓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