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即舆论情况, 是指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舆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表现出来,例如网络上的社交媒体评论、新闻跟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街头巷议和民意调查等。例如,当一款新的电子产品发布后,消费者在网上对其性能、价格、外观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些评价汇聚起来就形成了关于该产品的舆情。
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然而,从现代舆情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
在实际工作中,舆情信息员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四层义:
1. 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
2. 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
3. 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4. 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舆情是公众对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事件等所表达的情绪、态度、意见和信念的总和,它反映了大众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