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 古语,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这句话用于告诫子女行孝要及时,趁父母亲健在的时候关心关爱他们,而不要等父母去世后才追悔莫及。
详细解释如下:
客观事物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已亡故: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
及时行孝:
告诫人们当亲人健在的时候就要尽自己最大能力去报答、关心、孝顺他们,不要等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才去后悔,一切也都晚了。
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卷二》和《韩诗外传》卷九,后来人们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