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铣刀的编程图解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准备工作
明确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和位置关系。
确定所使用的球面铣刀的直径、刀具路径、切削参数等。
数据采集
将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和位置关系等信息采集到计算机系统中。可以通过测量工具如卡规、测量仪等来获取工件的实际值,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
建立刀具路径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建立刀具路径。通常情况下,球面铣刀的刀具路径是沿着球面的切削方向进行螺旋式切削。
定义切削参数
根据工件材料的硬度、切削深度、切削速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切削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进给速度、转速、进给量、切削力等。
编程步骤
宏程序示例:
```plaintext
G90G54G40G1Z100F1000M03S1500
G1X50Y0 Z5
1=0
8=4
9=40
10=4
WHILE[1LE90]DO1
2=9*COS[1]+8
3=-9+9*SIN[1]
G1Z3F500
G1X2
G3I[-2]
1=1+2
END1
G1Z5
END1
N20
G1Z5F200
Z100F1000
M5
M30
```
解释:
`G90G54G40G1Z100F1000M03S1500`:设定坐标系原点、初始位置和初始状态。
`G1X50Y0 Z5`:将刀具移动到初始位置。
`1=0`:设定角度变量。
`8=4`、`9=40`:设定初始半径和初始深度。
`10=4`:设定初始Z坐标。
`WHILE[1LE90]DO1`:循环条件是角度小于等于90度。
`2=9*COS[1]+8`:计算X坐标。
`3=-9+9*SIN[1]`:计算Z坐标。
`G1Z3F500`:移动刀具到计算出的Z坐标,并以进给速度F500进行切削。
`G1X2`:移动刀具到计算出的X坐标。
`G3I[-2]`:绕X轴旋转刀具。
`1=1+2`:角度增加2度。
`END1`:结束循环。
`G1Z5`:将刀具移动到初始Z坐标。
`END1`:结束宏程序。
`N20`:重复宏程序20次。
`G1Z5F200`:移动刀具到初始Z坐标,并以进给速度F200进行最后一次切削。
`Z100F1000`:将刀具移动到Z坐标100,并以进给速度F1000进行后续加工。
`M5`:取消主轴锁定。
`M30`:结束程序。
通过上述步骤和宏程序示例,可以编写出球形铣刀的加工程序。这种方法利用了CAD/CAM软件的强大功能,简化了编程过程,提高了加工效率和质量。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工件形状和加工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