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床的编程可以通过手动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方式进行。以下是具体的编程步骤和要点:
手动编程
了解数控编程语言和代码结构 :熟悉如G代码和M代码等数控编程语言及其结构。确定工艺路线和工序顺序:
根据产品图纸确定加工的顺序和步骤。
确定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
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和设定切削参数。
编写数控程序:
根据工艺要求和数控系统的特性,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程序。
输入和调试程序:
在数控系统中输入程序,并进行调试和修正,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自动编程
制定产品的三维CAD模型:
使用CAD软件创建工件的三维模型。
模型后处理:
通过CAD/CAM软件对模型进行后处理,生成加工所需的指令。
设置刀具和工艺参数:
在CAM软件中设置刀具类型、切削参数等。
自动生成数控程序:
软件自动生成数控程序,并进行优化。
上传和调试程序:
将生成的程序上传到数控铣床控制系统,并进行调试。
常用编程指令
G代码
G00:快速定位。
G01:直线插补。
G02:顺时针圆弧插补。
G03:逆时针圆弧插补。
G17:指定XY平面。
G18:指定ZX平面。
G19:指定YZ平面。
G20:设定进给速度。
G90:工件坐标系。
G91:增量坐标系。
G92:设置加工坐标系。
M代码:
M03:主轴正转。
M04:主轴反转。
M05:主轴停止。
M06:换刀。
M07:切削液开。
M08:冷却液开启。
M09:切削液关。
M19:取消主轴定向停止。
M20:结束主程序。
M30:结束子程序。
编程实例
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以已加工过的底面为定位基准,用通用台虎钳夹紧工件前后两侧面。
工步顺序:先走两个圆轨迹,再用左刀具半径补偿加工正方形,每次切深为2mm,分二次加工完。
选择机床设备和刀具
选用XKN7125型数控立式铣床。
采用φ10mm的平底立铣刀,定义为T01。
确定切削用量
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根据机床性能和实际经验确定。
建立工件坐标系和对刀点
在XOY平面内确定以工件中心为工件原点,Z方向以工件表面为工件原点。
编写程序
使用G代码和M代码编写程序,包括快速定位、直线插补、圆弧插补、主轴控制、刀具更换、冷却液控制等指令。
考虑使用子程序简化程序结构,提高编程效率。
注意事项与优化建议
指令使用要准确:
确保每个指令的使用正确无误,避免因操作错误导致加工失败。
考虑安全性和效率性:
在编程过程中,要考虑到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发生碰撞等事故,同时优化程序以提高加工效率。
调试和优化程序:
在编写好程序后,要进行充分的调试和优化,确保程序在实际加工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有效地进行数控铣床的编程,实现高效、精确的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