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03-09 06:52:38 网络游戏

《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翻译:

商君,是卫国国君的庶出公子,名叫鞅,姓氏为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鞅年少时喜好刑名法术之学,在魏国国相公叔座家中任职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才能出众,尚未有机会推荐。后来公叔座患病,魏惠王亲自前往问候病情,说:“如果公叔不幸一病不起,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但有非凡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托付国家大事给他。”魏惠王沉默不语。当魏惠王准备离开时,公叔座屏退旁人,说:“如果大王不任用公孙鞅,就必须杀了他,不要让他离开国境。”魏惠王答应了,然后离去。公叔座召见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谁可以担任国相,我推荐了您,但看大王的神情似乎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考虑的是先忠于国君,后考虑臣子的立场,所以劝大王如果不用公孙鞅,就应该杀了他。大王已经答应了我的请求,您应该赶快离开,否则很快就会被逮捕。”公孙鞅说:“既然大王不能听从您的建议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您的建议杀我呢?”最终他没有离开魏国。

魏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病得很重,真是令人悲伤,他想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治理,难道不是糊涂吗?”公叔座去世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找有才能的人,要重振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于是他西行到秦国,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了很久,但孝公时常打瞌睡,并不认真听。交谈结束后,孝公对景监发怒说:“你的客人是个说大话的空谈家,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责备公孙鞅。公孙鞅说:“我向大王讲述了帝王之道,但他的志向似乎还没有开悟。”五天后,他再次请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更加投机,但仍未被孝公采纳。交谈结束后,孝公再次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公孙鞅。公孙鞅说:“我向大王讲述了王道,但大王似乎还没有完全理解。请允许我再次与您交谈。”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