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关联方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对于与被审计实体存在关联关系的交易、业务和关系进行专门的审计程序。这些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关联方交易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公正性,从而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关联方审计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关联方关系:
审计人员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关联方的关系,包括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评估交易风险:
审计人员应对关联交易的性质和金额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如利益输送、虚假交易等。
审查交易和资金往来的凭证和记录:
审计人员需要仔细检查与关联方之间的所有交易和资金往来,核实相关凭证和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审核重大投资和资产重组方案:
审计人员应审核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期间内的重大投资和资产重组方案,判断这些交易是否构成新的关联方关系。
检查所得税申报表:
审计人员应检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确认企业与其关联方的业务往来是否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进行,并披露所有关联交易。
审核其他相关资料:
审计人员还应审核企业报送政府机构、交易所等其他相关资料,以获取更全面的了解。
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并对其进行实质性测试,以确保关联方交易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询问和函证:
审计人员可以向关联方询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检查关联方所持的证据,并向与经济业务有关人员证实有关问题。
评估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人员应评价被审计单位关联方交易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
形成审计意见:
最后,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结果形成无保留的审计意见或保留意见、拒绝意见或否定意见,并在审计报告中详细说明关联交易的合规性、风险和建议。
通过这些程序,审计人员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管理关联方交易的风险,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