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的正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调查核实
拆迁人收到征地批文后,首先需要到派出所、房管站抄录征地范围内的人口、房产情况,并进行上门核实。这一步骤旨在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为后续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逐户走访
拆迁小组会逐户走访被拆迁人,了解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安置意愿,同时宣传拆迁政策,解答疑惑,缓解民众焦虑情绪。这一步骤是构建信任的关键。
申请拆迁
拆迁人持有国家批文和拆迁方案,向当地拆迁主管部门提出正式申请。审批通过后,拆迁项目才能正式启动。这一步骤是确保拆迁行为合法性的关键。
发出拆迁公告
拆迁许可证发放后,主管部门应通过公告或其他有效方式,公开拆迁人信息、拆迁范围、期限等关键信息。这有助于确保拆迁工作的公开透明,消除民众疑虑。
签订协议
公告发布后,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在法律规定的补偿安置框架内,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协议内容应涵盖补偿方式与数额、安置条件、搬迁过渡措施以及违约责任等,确保双方权益得到明确界定。
实施拆除
被拆迁人搬迁后,拆迁人应及时在批准的拆迁范围和期限内,将已腾空的房屋一一拆除。这一步骤标志着拆迁工作的完成。
其他相关程序
征收决定: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拆迁评估:由被拆迁人选定评估机构对被拆迁范围内的房屋进行测量、评估,并作出评估报告。被拆迁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核和鉴定。
听证会:如果多数人认为公告的补偿方案不合理,征拆部门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听证会的情况修改补偿方案。
暂停办理相关手续:征拆方向相关部门发出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的通知,包括暂停核发营业执照、土地使用权证,禁止房屋新建、扩建等。
制定拆迁计划和方案: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以及国家、地方有关拆迁的法律规定,制定拆迁计划和方案,确定拆迁时间、步骤和形式。
拆迁动员会:拆迁单位会召开拆迁动员会,并在拆迁地段设立现场咨询点,以便更好地与被拆迁人沟通。
裁决与验收:对达不成协议的,可以申请裁决。拆迁完成后,申请拆迁管理部门对拆迁项目进行验收,并整理上报拆迁档案资料。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拆迁的正规程序,确保拆迁过程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