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前检疫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预检
验讫证件、了解疫情:检疫人员首先向押运人员索取《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了解产地有无疫情和途中病、死情况,并亲临车、船,仔细观察畜群,核对屠畜的种类和数量。
视检屠畜、病健分群:经过初步视检和调查了解,认为合格的畜群允许卸下,并赶入预检圈。检疫人员认真观察每头屠畜的外貌、运动姿势、精神状况等,如发现异常,立即涂刷一定标记并赶入隔离圈,待验收后进行详细检查和处理。
逐头测温、剔出病畜:进入预检圈的牲畜,要给足饮水,待休息4小时后,再进行详细的临诊检查,逐头测温。经检查确认健康的牲畜,可以赶入饲养圈。病畜或疑似病畜则赶入隔离圈。
个别诊断、按章处理:被隔离的病畜或可疑病畜,经适当休息后,进行详细的临诊检查,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查。确诊后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住检
预检合格的屠畜,在宰前饲养管理期间,检疫人员要经常深入圈舍观察,发现病畜或可疑病畜应及时挑出。
送检
进入饲养圈的健康屠畜,经2-3天的饲养管理之后,可送去屠宰。送检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外貌检查,送检认为合格的屠畜,签发宰前检疫合格证,送候宰圈等候屠宰。
宰前车间检疫
被宰猪进入待宰车间后,必须按照群体和个体检疫的流程依次进行。群体检疫包括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查,静态检查即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查,动态检查包括驱赶生猪等方式观察其行动情况。个体检疫主要是对个体生猪的可视黏膜、呼吸、体温、叫声、皮毛、粪食等状况进行检查。
巡查及送宰检疫
在夜间巡查过程中对生猪进行进一步检疫,对病猪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在送检阶段进行最后一步的检疫,防止遗漏病猪。
入场查验
生猪进入屠宰场前,兽医卫生检验员和官方兽医分别向承运人查验“一证一标”,收取生猪产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签发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查验运载的生猪是否佩戴耳标,核实生猪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和车辆情况。发现病猪或疑似病猪时,运猪车辆不得入场,并立即转入隔离场所进行检验和诊断。
检疫申报
屠宰场方应在生猪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确保生猪屠宰活动的合法性和监管的透明性。
通过以上程序,宰前检疫能够有效防止患病畜禽进入屠宰加工过程,保障肉品卫生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