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的栽培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环境选择
竹荪适宜在温湿环境中生长,因此应选择阴凉潮湿、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栽培。
栽培时间
栽培时间以春季或秋季为宜,具体时间为立春过后开始下种栽培。
培养料选择与处理
培养料可用玉米秆、玉米芯、花生壳等农业废弃物。
培养料的处理方法包括生料法、煮料法和发酵法等,具体配方和处理方法见上文。
菌种制作与接种
菌种应选择品质优良、生长旺盛的菌种进行培育。
接种时将处理好的竹片铺于栽培坑内,再接入竹荪栽培种,最后覆盖肥土并进行保湿处理。
日常管理
栽培过程中要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浇水,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菌丝生长阶段,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5~70%,空气相对湿度在70~75%;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
采收与加工
竹荪在气温达到20~24℃时开始形成菌蕾,待菌球钻出表土后即可采收。
采收后将竹荪洗净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干或烘干即可成商品。
室外栽培管理
室外栽培应选择背风阴凉场地,挖深10~15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床畦。
栽培坑内应填入肥沃表土,并开设排水沟,以防积水。
室内栽培管理
室内箱栽使用废木箱作栽培容器,培养料和菌种的接种方法同上。
室内栽培应注意保持空气湿度和温度,以及适时通风换气。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竹荪的栽培,获得高质量的竹荪产品。建议在栽培过程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竹荪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