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拨打12333劳动保障客服电话或者直接去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申诉、控告。
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支付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支付令具有强制性,用人单位在收到支付令后,必须在15日内支付拖欠的工资,否则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提起劳动仲裁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如果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不成,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进行立案审查,立案后安排开庭时间,并对拖欠工资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会作出仲裁裁决。
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结果不公,劳动者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如果用人单位在收到仲裁裁决后仍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被迫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公司恶意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提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向公司提出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要求。
建议
及时行动:劳动者应尽快采取行动,以免错过法律规定的时效。
收集证据:在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前,劳动者应尽可能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条、劳动合同、银行转账记录等。
咨询专业律师:如果情况复杂,劳动者可以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更详细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通过上述法律程序,劳动者可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追回应得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