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程序是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在限定的期间、在特定的阶段,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及公民依法履行职责,针对某一事项具体处理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它具有逐步的、不可逆转的特性。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诉讼程序
立案:法院在接到起诉状后,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庭前准备:包括当事人提交证据、交换证据、确定开庭时间等。
开庭审理:包括开庭宣读、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等。
判决: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最终裁决。
上诉: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执行: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不履行判决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程序
立案:对初步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行政违法行为,应在规定时间内决定是否立案。
调查取证:由执法人员现场制作相关笔录和证据。
审查决定:法制机构依法审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建议,报本部门负责人决定。
告知权利:决定处罚的,应告知当事人处罚决定及其依据。
作出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执行:被处罚人应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予以履行,逾期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其他特定程序
听证程序:在特定情况下,行政机关应组织听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强制执行程序:对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行政机关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定程序确保了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可预测性,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了解和遵守法定程序,有助于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