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程序终止,通常被称为“终止上市”或“退市”,是指 证券交易所依据国家法律和证券交易所规定的理由,撤销或终止已上市证券的上市资质。这意味着一家上市公司不再符合上市条件,或者其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关法规和交易所的规定,导致其股票被禁止在公开市场上交易。
股本总额或股权分布变化:
公司股本总额或股权分布发生变化,不再满足上市所需的基本条件,且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纠正。
财务信息披露问题:
公司未能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且后果严重。
重大违法行为:
公司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经查实后果严重。
连续亏损:
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且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恢复盈利。
解散或破产:
公司解散或被宣告破产。
其他规定情形:
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的其他情形,如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缺陷或差错,或公司自愿申请终止上市等。
终止上市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决定终止上市:
证券交易所根据相关法规和规定,决定终止某公司的上市资格。
退市整理期:
公司的股票会进入退市整理期,在整理期内,投资者可以卖出股票,但不能再买入。
股票摘牌:
退市整理期结束后,公司的股票将被摘牌,不再在证券交易所交易。
重新申请上市:
在某些情况下,终止上市的公司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后重新申请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终止上市对公司及其股东、投资者都有重大影响,可能导致股价暴跌、市值大幅缩水等后果。因此,上市公司在面临可能终止上市的风险时,通常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财务状况或合规状况,以避免或延缓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