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文件控制程序:
管理文件的创建、修改、分发、存储和回收。
记录控制程序:
确保所有活动和结果都有记录,并可以追溯。
管理评审程序:
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培训程序:
确保员工接受适当的培训,以满足岗位要求和质量目标。
内部审核程序: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符合性。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隔离、评审和处理。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并采取措施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采购管理程序:
管理供应商的选择、评估和采购过程。
生产过程管理程序:
控制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符合规格要求。
产品设计/开发程序:
管理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过程。
产品检验管理程序:
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经过适当的检验。
供方管理程序:
管理供应商的选择、评估和关系维护。
基础设施管理程序:
管理组织的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
合同评审管理程序:
对合同条款进行评审,确保符合组织政策和法规要求。
产品设计更改控制程序:
控制设计更改的过程,确保更改符合质量要求。
生产设备管理程序:
管理生产设备的维护、校准和更新。
产品交付管理程序:
管理产品的交付过程,确保按时交付并符合客户要求。
此外,程序性文件还可以包括其他根据组织特定需要而制定的文件,例如:
质量手册:
按相关标准编制的管理和技术要求文件,是质量体系的一级文件。
操作指导书:
包括实验室各项质量/技术活动的规定、操作规程、行为规范等文件,是质量体系的二级和三级文件。
计划文件:
用于实施质量和技术活动的计划性文件。
监理单位现场监理机构组建文件:
包括总监理工程师任命、监理机构组建及监理机构印章启用文件等。
施工单位现场组织机构组建文件:
包括项目经理任命、项目部组建及项目部印章启用文件等。
计量器具、试验仪器仪表及设备检定规定:
涉及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中使用的计量器具、试验仪器仪表及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编制原材料、混凝土及砂浆试块等检测计划:
建立原材料、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检测台账。
工程初步设计批准文件、 项目法人组建及法人代表任命文件、 工程建设管理有关规章制度等。
这些程序性文件共同构成了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运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