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收入评估
对被审计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收入来源(如销售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
评估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关注收入波动情况及异常或重大变化。
审计计划制定
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时间表及所需资源。
确定对哪些收入项目进行审计,如何收集证据,如何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考虑风险评估结果。
审计实施
收集证据,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必要的询问和检查。
关注收入确认的准确性,检查相关合同、发票、收据等凭证,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测试与收入相关的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流程,评估其有效性和效率。
审计报告撰写
撰写审计报告,详细阐述审计结果,包括对收入的评估情况、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发现的问题。
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
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将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销售预算或预测数等进行比较,分析收入及其构成的变动是否异常,并查明原因。
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预算或预测数据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及重大波动。
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
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
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前后期是否一致,关注周期性、偶然性的收入是否符合既定的收入确认原则、方法。
细节测试
选择样本,对总体样本进行分层抽样,测试内容通过获取销售合同、发货记录、验收报告、发票、回款凭证等相关支持性文件以核查收入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
函证
结合应收账款函证,函证销售额,若期末无往来,在必要时单独函证销售额。
截止测试
通过测试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且金额大于一定数额的发货单据,将应收账款和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确定销售是否存在跨期现象。
销售截止测试
对于销售退回,结合原始销售凭证和存货确认会计处理正确性和真实性。
检查可变对价
检查可变对价的处理是否恰当。
延伸检查程序
实施延伸检查程序,核查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检查报表中收入的列报和披露
检查收入是否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这些审计程序旨在确保被审计单位的收入记录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通过这些程序,审计师能够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现潜在的舞弊行为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