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防掺假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
建立相应的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欺诈或掺假食品原材的采购风险。
确保所有的产品描述和承诺合法、准确且属实。
作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供应商。
作业权责
采购:
对于所有供应商原材料索取相关资料。
品保:
对供应商原材料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实,验证。
作业内容
信息来源于:
行业协会、政府来源、私有资源中心。
对所有食品原材料或原材料组进行成文的脆弱评估,以评定或冒牌的潜在风险,考虑以下因素:
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主要参照《151种非法食品添加物黑名单》)。
可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通过供应商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原材质的性质。
应保持对薄弱性评估的审核,以反映可以改变潜在的风险的不断变化在经济情况和市场情报,应对每年进行一次正式的审核。
薄弱性评估表:
评估规则:
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其他相关程序
食品欺诈预防控制程序:
负责本公司产品运输、存储、交付过程的控制,防止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
食品包装欺诈预防控制活动:
推动、推行食品包装欺诈预防控制活动。
通过以上程序,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食品掺假的风险,确保食品安全和合规性。建议企业定期对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并持续更新和优化相关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