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组织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性程序,主要涉及制定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年度计划。
预算编制通常遵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
具体步骤包括:
单位、部门提出概算。
下达预算收支指标。
编制汇总预算。
审批预算。
预算审批
预算审批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涉及对预算草案的审查和批准。
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审批过程可能包括:
立法机关审定总体预算规模。
专门委员会对预算草案逐项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立法机关批准后,预算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涉及预算收入和支出的实际运作。
预算执行必须通过国库进行,国库是预算执行的中间环节,负责出纳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
各收入机关依法及时、足额地完成财政收入计划。
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预算对政府所属职能部门拨款。
各职能部门根据拨款履行其相应的政府职能。
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预算管理中的灵活环节,用于应对不可预见的情况或特殊情况。
预算调整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通常需要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
决算
决算是在预算年度结束后,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总结和审计的过程。
决算包括编制决算草案和经立法机关审计和审批两个步骤。
这些步骤构成了政府预算管理的完整程序,确保了预算的合法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这一系列程序,政府能够有效组织和规范财政分配活动,反映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计划的安排和执行情况,从而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