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刑后要走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侦查阶段
司法机关根据案情展开全面的侦查工作,侦查羁押期限一般不超过两个月。
审查起诉阶段
侦查结束后,案件移交至检察院审查起诉,审查起诉期限一般为一个月内。
检察院对案件的事实依据及法律适用进行审核,若符合起诉标准,则向法院提交公诉申请。
审判阶段
法院在收到公诉申请后,将对案件进行全面的审查,并决定是否开庭审理。
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审判过程中,将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
判决与执行阶段
法院作出判决后,判决书须在五日内送达当事人及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判决书须在五日内送达公安机关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有期徒刑但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缓刑执行阶段
对判决不服的,可在收到判决书后的第二日起十日内提起上诉。
上诉期满未上诉的,判决生效,法院会在十日内交付执行刑罚。
缓刑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需遵守相关规定,定期向考察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接受社区矫正。
若违反规定或又犯新罪,将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建议:
犯罪分子在判刑后,务必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程序,以确保缓刑期间顺利进行。
若对判决结果有异议,应尽早提起上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